傲雪凌霜,寒风刺骨,但713贵宾会检测线路的学术氛围热度不减。12月16日下午1:30,第四期“格致学术论坛”在西一教713贵宾会检测线路207会议室顺利举行,论坛由学院科研副院长刘全生教授主持。
本期论坛首先由李艳辉老师作了题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从提取、改性、设计合成高分子到构建高分子纳米药”的开场报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近些年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类材料隶属交叉学科,涉及到材料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天然高分子是最容易获得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可以直接通过生物体提取。但天然高分子难以应对生物医用领域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同时开发新型的合成高分子材料。而能够综合利用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的优越性能为生物医用高分子的进步提供了思路。新型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用高分子的应用中,高分子纳米药占据了越来越前沿的研究领域,尤其是构建多功能的高分子纳米药及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抗炎和抗菌等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李老师课题组通过提取、改性、设计合成高分子,构建了系列多功能的高分子纳米药及药物载体,探讨了其在癌症治疗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然后,王艳平老师作了题为“N掺杂有机薄膜的电子传输特性研究”的报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由于具有平面发光、轻薄、低功耗、大面积、柔性可弯曲等优点而在照明和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备受青睐。在其材料体系中,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普遍低于空穴传输材料的空穴迁移率,导致器件中电子和空穴传输不平衡,严重影响器件效率。掺杂是调节材料迁移率和器件性能的重要手段,但是N掺杂体系电子传输特性的研究较少,器件工作机制尚不清晰。王老师课题组以常用的Li2CO3和和Liq分别为N型掺杂剂,利用稳态电流-电压特性和导纳法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其掺杂有机薄膜的电子传输特性,结果表明掺杂薄膜作为电子传输层显著提升了发光器件的性能。
接下来,陈鹏老师作了题为“CH3NH3PbI3成膜行为调控及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的报告,有机无机杂化铅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由于其太阳光谱响应范围适宜、光吸收系数大、载流子迁移率高及可用溶液法加工等优异特性,在光伏领域掀起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热潮。作为器件中的光活性层,钙钛矿薄膜不但起到吸收太阳光的作用还要完成光生载流子的输运和分离。因此,制备高质量钙钛矿薄膜,是进一步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重要课题。陈老师课题组以制备高质量钙钛矿薄膜为目标,分别从钙钛矿自身形成过程和基底结构两个角度,深入研究影响钙钛矿薄膜质量的因素。以此为基础,通过增加多功能添加剂和调控基底界面结构,优化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工艺,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
最后,吕晓玲老师作了题为“二维材料电子学器件设计”的报告。石墨烯的成功制备促进了二维超薄纳米材料的快速发展,新型二维材料层出不穷。这些二维材料具有原子尺度的厚度,几乎所有原子都暴露在表面上,具有奇高的比表面积。利用这些新型二维纳米材料取代硅材料制造电子器件,可以使电子器件结构更微型化、性质更多样化,更有利于实现全二维材料集成化电子电路的制造。吕老师课题组通过第一性原理及数值分析等方法,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自旋电子学器件、谷电子学器件,为二维电子学器件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座的各位老师针对不同学术问题纷纷提问,深入探讨和交流,论坛学术气氛浓郁。
论坛不仅增进了老师之间的交流,拓宽了老师们的研究视野和思路,同时也让老师们在科研的路上有了新的思考。